2021年的第一个泡沫,正在破裂之中。
这就是A股里的白酒板块。
到2月22日下午1点57分,白酒板块整体下跌了超过7%,在各大板块里跌幅第一。
上图是酿酒板块整体走势,可以看出从上周四以来,这个板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见顶迹象。
上图是白酒龙头茅台的走势,跌了超过6.6%。
上图是山西汾酒的走势,跌停。
上图是五粮液的走势,跌了8.8%。(以上价格均截止1点57分)
这三只白酒龙头股,自2020年1月至今,最大涨幅分别为五粮液264%、山西汾酒515%和174%。
三家白酒的市盈率,分别为山西汾酒101倍、贵州茅台64倍、五粮液63倍。
而整个酿酒板块的市盈率中位数,大约在65倍左右,基本上就是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市盈率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白酒是一个泡沫,正在破裂之中?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白酒为什么出现了一波大涨行情。
或许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因为货币超发。
的确,货币超发是一个重要原因,也是A股牛了一年的重要原因。
但问题是,货币超发已经接近了尾声。
比如上图,我多次给大家看过,是2019年以来广义货币M2的走势图,2020年的增速飙升是因为要对冲疫情,而回落是因为控制住了疫情。
上图也给大家看过,是社会融资额的增速,疫情后也出现了大飙升,但最近也出现了趋势性下跌。
之所以印钞速度降低,是因为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为了防止出现大通胀以及金融风险,开始回收流动性。其实欧美早晚也会走到这一步,估计会在今年年底。
白酒这一轮上涨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消费税改革。
所谓消费税,其实是奢侈品税、环保税和健康税,也就是针对部分奢侈品,或者破坏环境或者健康的商品征税,比如香烟、酒、高档化妆品、珠宝、高尔夫球具、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鞭炮烟花、汽油等。
消费税改革,是把征税环节后移。
比如白酒,以前征税是面向生产厂家,按照出厂价征税。这样,税收共享的时候,只有中央跟产地共享。其实白酒是全国消费的,特别是名优白酒,比如茅台,主要消费不在贵州,但贵州之外的政府拿不到茅台消费税的分成。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会扶持自己的白酒厂,想办法限制外地白酒在当地的消费。
既然消费税是“奢侈品税+环保税+健康税”,那么增加税收是基本方向,因为富人有能力承担,多征收的税可以用于全社会。
所以国家就启动了消费税改革,逐步后移征税环节到消费阶段。大家都知道,消费环节的商品价格,包含出厂价+运输、储藏成本+销售商利润,按照这个税基来征税,即便税率保持不变,也可以多收税。
而且,这税就计算到了消费地,比较公平。消费地政府可以拿到分成,一夜之间俨然成了茅台、五粮液、中华烟的股东,对于这类商品在当地消费,肯定是支持的。
至于高档烟酒,加价能力很强,可以轻而易举把增加的税收转移出去。
想想看,对于富豪来说:茅台最好卖1万块一瓶,那样我请客喝茅台岂不更显身份?
所以,茅台就一个劲地涨。而一帮白酒股票,也跟着涨。
但说实话,茅台股票大涨“很有道理”,五粮液大涨也“有些道理”,至于其他多数白酒大涨就“岂有此理”了。其中跟风的因素比较大,泡沫也最先出现。
大家都知道,茅台是限价销售的。根据公司预披露,2020年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977亿元左右,利润大约455亿元。
目前53度飞天茅台的官方零售价是1499元,如果完全不加限制、让市场决定价格,估计会稳定在2800元以上。这意味茅台的利润至少有翻倍的潜力,甚至可能增长200%。在这种情况下,公司60多倍市盈率的估值,也就不算高了。
但由于限价会长期存在,茅台很难按照市场价实现利润,所以短期出现波动也是合理的。
茅台之外的其他白酒,就差了很远。如果放开价格,有能力持续涨价的不多。即便定价可以人为做高,但销售量一定能会下降,最终撑不住。
这就是说,大多数白酒只能靠销量上升和通胀,来实现估值上升。销量提升是很难的,而货币政策一旦转向,其泡沫破裂是必然的。
茅台情况特殊一些,它的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虽然有涨价能力,但涨价之后的收入有多大比例归公司,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只能说,茅台仍然有长线价值,但短线进入了不确定时期。
整体而言,白酒板块泡沫偏大,尤其是那些“伪高档酒”,七八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显然是泡沫。再加上是通过“抱团”方式做上去的,一旦泡沫破裂就会非常惨烈,踩踏事件很难避免。
白酒的飙升,看起来有“民族产业+消费概念”的包装,其实是政治不正确的。毕竟,真正有涨价能力的是极少数高档白酒,而这些白酒跟老百姓的消费几乎无关,反而跟腐败密切相关。
茅台市值拿下A股第一,竟然相当于“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在A股市值最大的50家企业里,竟然有5家白酒股。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更非祥瑞之兆。
所以白酒股挤挤泡沫,理所应该。
最后再强调一下:2021年最大的投资策略是“逃顶”,逃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逃在比较准确的位置。毕竟,今年是货币退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