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存在银行的钱款,向来都是很重视的。辛辛苦苦工作攒下来的钱,在存进银行的那一瞬间起,也会感到非常的心满意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居安思危,而存款就是国人抵御突然事件的唯一保障。
银行作为中国人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一直也都是老百姓存款、投资的好地方。尤其是对很多老年人来说,除了银行之外,还没有哪个金融机构能让他们放心地将钱交出去。不过,在这两年中,因为种种舆论和百姓金融知识薄弱的影响,不少地区却出现了“集中取款”的现象。
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疫情的冲击,不少地区的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开始承压,再加上各种政策的短期冲击,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水平也逐渐进入了上升通道。
于是,“银行股东破产了?”、“银行资金不足了?”、“银行柜台取不出钱了?”等谣言开始扩散。据报道,尤其是在今年6月份之后,在“后疫情时代”中,部分机构开始被“集中取款”,并且这种状况持续了许多天。
这种情况,对银行的打击是很大的,不能轻易忽视。毕竟,银行也是一家需要营利的金融机构,如果大量储户集中取走存款的话,这会直接造成银行的资金流失,可能还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7月份的时候,国家有关人员就已经表示:“……这些事件暴露了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不过,频繁发生这种事情,其实也和储户的金融教育不够充足有关。
有些谣言被传出来之后,很多老百姓就轻而易举地相信了,并且也不接受任何的劝导和解释。突然取出存款,这是会损失定期存款利息的,但是很多储户依旧是坚决支取。
对此,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就已经保证过了:“退一万步来说,银行出了问题,储户的本息也是需要全额兑付的,储户利益受损在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先例,请储户对银行放心!”。
这两天,银保监会再一次针对“居民集中取款”的现象进行了发声。现在,依旧有个别地区的小额储户,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金融知识较为薄弱的居民,因为金融知识的匮乏,在受到谣言的影响和煽动下,出现了集中取款现象,尤其是大多数的老年人。
为此,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国家相关部门会在今年加强对偏远地区、金融知识较脆弱地区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说起来,储户的存款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不需要担心着自己的存款还能在银行“不翼而飞”了!就算银行倒闭破产了,储户也能得到补偿。
不过,出现这种集中取款的情况,也不能全部怪罪在储户的身上。毕竟,存在银行的可是血汗钱,在听到一丝不利于存款的风吹草动时,采取行动保资产也是正常的事情。
当“集中取款”的情况出现,一方面是储户的金融知识不强,而导致轻信了社会上的谣言所致。另一方面,银行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原因,尤其是身为百姓看重的金融机构,更需要警惕谣言、业绩下滑带来的风险传导,做好声誉风险管理等。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mku8@qq.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