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正在海南召开,各路专家、学者在论坛上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针对国内房地产的两个观点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谈论我的看法前先简单介绍下吴晓求说了些什么。
吴晓求针对房地产的第一个观点与近期被多位专家提到房地产税有关。
与众多专家认为中国具备开征房地产税的条件并呼吁尽快试点不同,吴晓求认为不应该征收房地产税,原因是房子是消费品,体现居住价值,不能当成投资品征收资产税。
第二个观点将矛头直指当下中国家庭的主要财富集中在房子的现象上。吴晓求认为房地产的本质是住宅、是消费品,不应该用资产池里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投资,当下老百姓70%的资产在房地产上是错误的,老百姓不停买卖房子说明我们的经济体系相对落后。
在3月29日上午嘉宾群访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谈到了房产税的问题,他认为现在推行房产税还不是很成熟。“要找到房子涨价的理论基础,现在房子涨价实际上地价涨了,和它的建筑材料砖头、剥离没太大关系。”
吴晓求认为,居民买了70年产权的房子,如果当年买的100万元,现在卖500万元,中间400万元的差额收益,收税可以,但如果是一直在居住,生活质量完全一样,那收税可能就不太合理。
征收房地产税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抑制房价的“终极武器”,大家普遍认为一旦房地产税落地将会对房价造成严重冲击。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房地产税每年都要缴纳,持有房子的成本上升,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可能会为了节省每年开支而卖掉不居住的房子,卖房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会下跌。从这个角度来说吴晓求认为不该征收房地产税的观点不利于房价的下跌。
而吴晓求又觉得国内目前的房价太高了,因为家庭资产中的70%部分为房子,不应该这么高。要降低房子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就得让房价下跌,毕竟房价不跌老百姓也没额外的资金去投资股票、基金、存款等其它形式的金融产品。该观点看着像是从侧面批判房价过高,价格低一些有利于老百姓其它类型资产占比的提升。
问题来了,吴晓求到底是支持房价上涨还是下跌呢?在同一个论坛上同一天发表的两个观点对房价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难道这位人大的专家是在玩左右互搏,自己打自己脸的游戏?
其实不然,人家压根没把关注点放到房价上,无论是中国不适合征收房地产税还是房子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过高的观点均建立在房子不是投资品、是消费品的理念上。
顺着吴晓求的思路我理解了他提出的两个观点的基本逻辑。
房地产税属于资产税,建立在拥有资产的基础之上。我国现在制度下房子与土地是分离的,产权人拥有房子的所有权却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城市里的土地为国家所有,买了房的人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房子的大部分价值在土地上,涨价不是因为砖头、门窗等组成房子的建材的价值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下降),而是由于土地价格上涨。
土地不是房主的,或者说房主对土地这项资产没有所有权,依据什么法理征收房地产税呢?西方发达国家征收房产税是因为房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并没有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