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参与建设的湖北省远安县九子溪特色农房安置小区。何磊摄
刘玉华在吊线找直。王光华摄
刘玉华查看自己建设的特色农房。王光华摄
左手水泥桶,右手三角铲,比照画好的线条,径直将水泥铺开,迅速将瓦片盖上……正在修建的新房屋顶上,刘玉华娴熟地盖瓦,瓦片成排,平整如一。
刘玉华是湖北省远安县农房建设的“掌作工匠”。“掌作”是远安方言,意为牵头作业。
2021年6月,刘玉华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里首批“掌作工匠”。从最开始的设计图纸,到房屋用料、打地基、砌墙,再到最后巡检,他对农房建造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细节了如指掌,全程参与。
建房子这行,刘玉华已经干了30年。
1992年,16岁的刘玉华念完初中,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农房建造。两年后,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刘玉华到大城市闯荡,“参与建设高楼大厦,让我学到了许多建筑知识。”刘玉华说。
后来,他又回到了家乡,继续从事农房建设。靠着手艺精细、人缘好,口碑逐渐传开来。
1999年,听闻有个老乡准备建新房,刘玉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竞标,接下了第一个建房订单。
为了让房屋更加美观大方,他决定打破旧民房的建造风格,把房屋设计成双顶双坡、屋架挑梁、屋脊起翘的新样式。为了让横梁更坚固,刘玉华要求施工人员,圈梁里的每一扎钢筋间距不得超过20厘米,承重的大梁间距不得超过10厘米。“房梁里每一圈横向的钢筋间距越小,纵向钢筋就能捆得越紧,房梁质量就越好。”刘玉华解释。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