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午铭(右一)在介绍机组情况。
于午铭在查阅资料。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人物小传
于午铭:1941年生,陕西西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顾问。自1991年起,他深耕风能行业30多年,带领团队研制出全国首台600千瓦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等设备,为我国风电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如果你乘坐火车来新疆,一定不会忘记列车在达坂城风力发电场林立的风机间穿行的场景。旷野、雪山、风机……这些都是定格在很多人心中的新疆美景。
“这些风电机组,绝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只有很少量‘年龄’较大的是进口的。”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于午铭说。在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过程中,于午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制出全国首台600千瓦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为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耄耋之年,于午铭仍奋战在新能源开发一线,致力于摸清新疆风光资源“在哪里”“有多少”,并推动研究成果在“双碳”目标中发挥作用。
“划小核算单位,盘活现有资产,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50岁之前,于午铭一直研究水力发电,担任新疆水力发电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1991年春天,一纸调令来到他面前,单位决定派他担任新疆风能公司总经理、新疆风能研究所副所长。“50岁时,我离开了工作二三十年的岗位,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于午铭说,面对这个挑战,他一直问自己:“50岁开始的风电事业,我能做好吗?”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