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新闻网讯(记者 张义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在作风建设工作中,我县干部职工自觉对标对表,坚持标本兼治,以真干实干深入推进纠正“四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在张公镇乐安村村民李群英家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洗衣、做饭非常方便。
过去,这里的村民只能从竹林深处的一处老旧井取水,经常有落叶掉入井中,井水浑浊,水质差,这成了周围12户群众的“忧心事”。今年6月初,张公镇党委政府了解实情后,当即决定尽快凿井以解决群众用水需求。张公镇乐安村村民 李如泽告诉我们,当地干部雷厉风行,解决了他们12户、56个人饮水的问题,让大家吃上了放心的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张公镇党员干部把解决老百姓的迫切事作为干部作风转变的抓手,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副镇长蹇红告诉我们,群众的问题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做到与基层群众身贴近、心相连。
今年暴雨频发,我县境内国道、省道等多条干线道路出现坍方、沉降、碎石掉落、边坡塌方等险情,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针对不同的险情,组织所有人员分组行动,清理塌方、疏通水沟、路面清障,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作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三元养护站站长林如凯告诉我们,面临着汛期,对边沟和涵洞的清理,关系着汛期排水畅通,一点不能马虎,作为一名养路工人,通过辛勤的劳动,让道路不再颠簸,公路更加畅通,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他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思德镇坚持把群众最关心的事、群众身边的事办实、办好放到工作的第一位。在养牛场里,从牧草的种植到环保的达标,镇干部都一一落实到位,为乡村振兴探索未来之路。思德德副镇长胡吉告诉我们,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他们全力支持全镇的产业发展,为广大业主引好路、服好务,让产业带动全镇群众致富,坚决走好乡村振兴路。
作风是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的“助推器”,转作风越真,惠民生的动力越大;作风是催生为民服务成果的“加油站”,转作风越真,惠民生的成果越实。只要群众有需求,就应该想法去干,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