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兴云村新貌。
仪陇县三条沟农业主题公园。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冯方雄/文余中华/图
昔日羊肠小道,如今修建成笔直宽阔的康庄大道;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翻盖成白墙青瓦的川北民居;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如今蜕变成风景宜人的生态文明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大地为纸、以奋斗作笔,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上,防返贫、强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兴产业、促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圆梦
57.8万脱贫群众走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秋高气爽丰收季。连日来,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脱贫户龙从虎都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忙碌,分拣菌棒上的食用菌。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入股食用菌产业园,每年保底分红7000元,自己种植食用菌还有四五万元收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龙从虎喜笑颜开。
龙从虎的笑脸,正是南充57.8万脱贫群众走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生动写照。
回望来路,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南充办成了千百年来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人间奇迹:
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9年,实现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改)建扶贫产业基地222.1万亩,建成产业扶贫示范村230个,让近30万贫困群众受益。新(改)建农村公路8730.5公里,所有乡镇、所有建制村都通上了硬化路……
数字的背后,是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从仪陇县赛金镇潮水坝村的柑橘树葱茏,到蓬安县新园乡宽敞沟村的桃李飘香,产业扶贫,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广播中飘扬出优美的旋律,正在播放的是他们的“村歌”《打鼓山之恋》;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的戏台上,社戏正欢,文化扶贫,浇灌出群众生活“幸福花”。游客在打卡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网红店“素清咖啡”后,再到南部县八尔湖泛舟赏景,优哉游哉不亦乐乎,旅游扶贫,让乡村更富更美丽……
处处繁花满目新,每到一处,都能看见南充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人人皆道生活好,每访一户,都能感受到广大脱贫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数字的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勠力攻坚的人物群像——
他们中,有不向命运低头、带领乡亲拔“穷根”的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有在脱贫一线燃尽生命之火的阆中市纪委监委驻玉台镇赵家沟村扶贫工作组原组长张晋铭。他们中,有的夫妻双方都是扶贫干部,经常几周难以见面,有的带着80多岁的母亲驻村帮扶,有的因公负伤,有的永远倒在脱贫攻坚路上……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全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矢志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扶贫战歌。
乡村振兴
村强民富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太阳初升,大地复苏,高坪区阙家镇利光村橙之源柑橘产业园内,果农们又开始新一天的忙碌。蒲俊竹也来到果园,查看柑橘树长势,指导果农管护。2012年,她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和发展机遇,毅然回乡发展柑橘产业,开启了自己的乡村振兴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围绕柑橘产业,我们摸索出一套产业增收机制。”身为利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蒲俊竹,始终把产业促增收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她和全体村民的携手努力下,如今产业兴旺、村富民强的利光村,正成为高坪区乃至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村”。
站在新起点,南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奋力擦亮全省农业大市金字招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奔赴新征程,南充紧盯机制抓衔接。举措一条接一条,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全面完善和落实“1+33”衔接政策体系。制定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十条措施”,进一步发挥浙江结对帮扶优势,加强与温台两地在制造业招引、农业产业培育等11个方面的深度协作。
开启新篇章,南充紧盯重点守底线。实招一个接一个,为扎实做好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集中排查、常态摸排、自主申报多措并举。在全省率先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5条措施,全力化解疫情对巩固成果的不利影响。调整完善防返贫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扩大适用对象,创新设立防返贫应急救助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已对204户监测对象进行了应急救助。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南充跑出了“加速度”。仪陇县返乡农民工胡利容凭借“客家泡菜”走上致富路;顺庆区板凳垭村抓住乡村旅游开发契机,借景借力借势,建成网红景点“果海新村”;南部县子龙村创新“四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嘉陵区大力建设就业帮扶基地和帮扶车间,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冲锋号角再次吹响,攻坚战鼓再次擂动,南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豪情满怀、激情澎湃,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