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7日电 题:“智胜”先锋——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李阳
新华社记者刘济美、刘艺
无人机地面方舱空间狭小,以空军航空兵某团无人机大队大队长李阳的身高,站在里面需要弯腰。但当执行任务时,他常常一头扎进方舱就是十几个小时,不舍昼夜。
方寸之间,千里之外。一场多机型合同训练如火如荼,一架战机瞄准目标集群,机腹下数枚火箭弹倾泻而出,击中目标集群。正当大家准备松口气时,无人机打击效果评估情报显示:集群目标并未被完全消灭。
“上级命令,无人机立即补充打击。”李阳坐镇方舱,指挥各席位远程操控无人机由“侦”转“打”,迅速调转航向,重新建立攻击航线,发射导弹精准“补刀”,彻底摧毁目标集群。
“不愧是‘智胜’利刃!”走出方舱,李阳便得到兄弟单位的赞扬。他摆摆手转头通知大队集合:“根据这一次经验,完善无人机全流程使用机制,打一仗进一步。”
2016年,身为“90后”的李阳来到无人机部队。
迭代的作战理念刷新着李阳对战争的认知。“时代在改变,武器装备智能化、无人化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无人机一定能在未来战场大有作为。”李阳说。
但现实给这个年轻人浇了一盆冷水。
那年,刚刚完成无人机改装的李阳首次参加军兵种联合演练。准备大展拳脚的他,在厚厚一沓行动方案中找了又找,才发现自己的任务是——配合蓝军先期侦察。
演练那几天,别的部队打得红红火火,李阳和战友却坐了“冷板凳”。
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李阳暗下决心:立足最恶劣环境、最复杂条件、最凶悍对手,锤炼打仗硬功夫——
闯理论难关。李阳把厚厚的专业书翻了一遍又一遍,把枯燥的技术参数分成组,完完整整背下来。为了搞清无人机系统原理,他除了学飞行,还学通信、学机务保障……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