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实质上是缺煤缺电,全国煤炭产量较2019年几乎没有新增,而发电量却在上升,北港库存、各电厂煤炭库存都肉眼可见的显著下降。缺煤的原因如下:
(1)前期煤炭供给侧改革,关了一批有安全问题的小煤矿和露天煤矿,没有上大型煤矿,在今年煤炭需求向好背景下,煤炭供应吃紧;
(2)今年出口形势很好,轻工企业和低端制造业的用电量加大,电厂是耗煤大户,煤价过高,加大了电厂生产成本,电厂提产动力不足;
(3)今年煤炭进口由澳大利亚改为向其他国家进口,进口煤价大幅提高,世界煤炭价格也居高不下。
事实上,2021年的发电总量并不低。上半年,我国总发电量是38717亿千瓦时,是美国的两倍。同时,我国今年的外贸增长极快。
海关总署最近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15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进一步呈现稳中加固态势。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
双控到底合不合理?
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13.8%,今年的GDP增速肯定没有这么高,单位GDP的能耗提升。这说明一些高耗能企业消耗了更多的用电量,但是GDP产出并未同比例大幅增加。疫情导致国外供给不足,虽然中国的大宗商品直接出口较少,但是以铜、铝、钢铁等作为原材料的下游产品出口多。2021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是大幅增加的。如果未来国外产能恢复,或者出口订单取消,不限制用电量,新增的产能又成了过剩产能。
碳中和对火力发电影响多大?
假设未来发电增速为3%,风光发电2030年占比达到25%,虽然火力发电占比下降至45.46%,但是发电量总量是增加的,2030年火力发电量相比2020年变化不大,因此在燃煤机组效率未大幅提升的情形下,煤炭消费量不会有大幅下降。
煤价上涨是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内蒙、山西、陕西等资源型城市提供原材料,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生产工业品,生产工业品挣了钱,现在是反哺原材料的时候了。煤企是资源型城市的政府税收收入来源,当地居民的收入严重依赖于当地煤企。
一些大的煤企还有一些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有学校、医院等,负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