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清晨《国歌》播出的那组画面中选择了你;现在,总书记重大外事活动多次讲话背景出现了你。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位于河北滦平的这段明长城精华典范,早已蜚声海内外。值此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时期,滦平融媒记者挖掘整理了金山岭长城背后的故事,推出系列报道“我们和金山岭长城”。
苗济田——一份责任走遍一道城
如果说李宪章是滦平县民间倡导长城保护的“第一人”,那么苗济田就是滦平县文保系统践行长城保护的“先行者”。早在1978年,他就和一批文保人率先走完了滦平境内的长城,撰写了高质量的《滦平县长城调查及保护情况报告》,促使国家长城及文物专家把目光聚集在了滦平。
(苗济田生前与长城合影)
(苗济田撰写报告时整理的资料)
为了寻找上世纪80年代金山岭长城保护修缮的相关资料,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滦平县旅游文化局干部苗楠,也就是已经过世的苗济田先生的三子。苗楠在父亲生前经常工作到深夜的一间书房里,向记者回忆了父亲当年保护长城的些许片段。
(滦平融媒记者采访苗楠)
“父亲1932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开始参加了河北省的文物培训班,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关注滦平县境内的文物踏查、保护等工作。曾经担任过滦平县文保所所长、滦平县文化局局长等职务。1992年退休之后依然关注着滦平县的文物工作。1996年因病去世。”儿子苗楠说,“父亲的一生和宣传保护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城就是他的命根子”!
(苗济田等人在长城考察)
1978年的夏天,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背挎包和照相机,手握中山棍,沿着长城走走停停的人,他就是滦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的苗济田,出来考察长城已经十几天了。他常说:“长城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最大文物,作为县文物保管所所长,我的天职就是要熟悉长城,研究长城,发动群众保护长城。”十几天的考察愈加使他感到长城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愈加感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大意义。就在这一天,县里寻找苗济田的电话打到了长城沿线的各个公社。人们担心身患心脏病,不久前还在住院吃药的文保所长会出现什么意外。
(苗济田在长城修缮现场)
其实,与苗济田一同参与长城调查的还有一位叫赵志厚的文保人员。有一次,两个人考察巴克什营公社花楼沟附近的长城,正赶上前一天下大雨河水上涨、山洪暴发。可要想进入花楼沟,就必须趟过这条正在发洪水的河流。当时水深过腰,苗济田不识水性,在赵志厚的拖拽下过了河。两个人攀岩石、穿荆棘,总算来到了库房楼。因为蒿草深、视线差,赵志厚一不小心跌倒,将右腿摔伤。打开前一天从供销社买的饼干准备用餐,饼干早已变质发霉,两人就从山上采摘了点毛榛子充饥,直到晚上回到巴克什营公社,苗济田才找来一瓶酒,为赵志厚简单处理下已经骨裂的伤口。
(赵志厚与长城合影)
赵志厚(左)给记者讲述考察资料
为了把滦平境内的长城尽快勘查清楚,两人背着干粮、带着饮水,穿插在荆棘乱石中,攀爬到悬崖峭壁上。也记不清多少次的摸索探查了,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踏查清楚了滦平县境内明长城一共95华里,共有敌楼242座,其中现在金山岭一带共21华里。
(长城考察资料)
(长城考察资料)
(为保护长城树立的标示牌)
经过大量细致详实的基础性工作,苗济田当年撰写了一篇《关于滦平县长城调查及保护情况的报告》。报告送到了河北省文化局,很快被转发到境内有长城的地区。国家文物局在197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关于长城的答复》中大篇幅引用了他的报告。随后7月份,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保护研究长城座谈会上,苗济田被破格邀请发了言。
“长城成了苗济田的命根子”!的确不假。但是,当时的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对长城保护并不重视,甚至对长城保护工作不理解、不配合。
1978年10月的一天,巴克什营公社的一个生产队挖了长城的残基垒坝,他马上找到公社书记严肃地说,“请你通知生产队,长城的基石不能拆”。这位书记并没把这事看成多么了不起,轻描淡写的回答,“拆吧,别的地方也拆了,我们管的过来吗?”苗济田气得手直抖,回到县城向县革委领导告了一状。大规模的拆城事件不见了,但偷砖垒鸡窝、盖猪圈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怎样把保护长城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对,搞个布告往机关、农村一贴那作用多大啊!说干就干,在他的主持下,一个保护长城的布告文稿很快就产生了。布告规定:保护长城者奖,毁坏长城者罚,并予长城义务保护员一定的权力。可是布告文稿送到县革委会半月了批不下来。也难怪,上边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自己随便发个布告,这能行吗,主管领导有些顾虑。
苗济田是个急性子,他跟印刷厂都联系好了,布告就是批不下来,这可怎么办?他忽然想起有个县革委会副主任解放初期曾经在长城一带剿过匪,对长城有感情。“对,找他去。”这位副主任果然是个痛快人,第二天盖着县革委会大印的保护长城的布告文稿送到了文物保管所。苗济田大喜过望,连忙送到印刷厂付印。
(滦平融媒记者采访赵志厚)
无论是在1978年,第一次考察长城所写的报告里,还是在1979年呼和浩特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苗济田总是在介绍这段长城的特色和保护价值。正是苗济田的反复陈词,1980年以后,长城和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文物专家朱希元、杜仙洲、杨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工作者对滦平境内这段长城进行了多次考察。1981年3月2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视察了这段长城,认为这段长城很好、很有开发价值。陈慕华的指示,引起了各级的重视,为进一步开发后来的金山岭长城奠定了基础。
来源:滦平融媒
原标题:《【弘扬长城精神传承爱国情怀】苗济田——一份责任走遍一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