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被称为"中国航天第一人"。在敬佩之余我们也发现,杨利伟进太空时带着一把六四式的手枪,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科幻作品中,宇宙中存在着其他文明,且很可能是不友好的。所以很多人猜测,宇航员之所以带枪进入太空,也许是为了防御不友好的外星文明生物。
不过,只要我们想一想太空中的条件,很快就会发现宇航员带枪应该是有别的原因。
在太空中开一枪会怎样?
众所周知,太空中没有氧气,在真空环境下,宇航员能否顺利开枪呢?原来,现代枪支具备内部氧化剂,即使空气再稀薄,人们也能扣动扳机射击,而在太空中,宇航员也可以成功开枪。
不过迄今为止,人类一直在探索外太空是否存在其他文明,宇航员从未在航行中遇到过外星生物,携带的枪支在太空中显然没有用武之地。
此外,在外太空开枪,效果可能不尽人意。
首先,宇宙密度十分小,脱膛而出的子弹一般来说不会碰到障碍物,也不会面临阻力。这些子弹如果没有受到其他星球引力的影响,就会一直飞行下去,直到遇到星体才可能坠毁,或者轨迹受到影响偏离。
其次,射击后,宇航员手中的枪支会变得
过热
。热量消散的途径有辐射、对流和传导,而真空环境中没有介质,所以枪支会变得非常滚烫。
最后,使用枪械会产生后坐力,在太空中射击带来的
后坐力
会作用在宇航员身上,使得他向反方向翻滚、移动,遇到危险。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金刚石"军用空间站上,秘密测试了一门23毫米口径的Nudelman-Rikhter R-23改装加农炮,连续射出20发子弹产生的后坐力影响到了整个空间站,最后费了不少力气才让空间站稳定下来。
进入太空为什么要带枪?
宇航员所携带的枪支在太空中是用不到了,但飞行任务艰难,如果带一把没用的手枪上去,简直就是多此一举,所以答案已经很明白了:枪支是在返航的时候用的。
其实宇航员进入太空携带枪支可以说是国际惯例,除了杨利伟之外,以前也有不少宇航员、飞行员这么做。
2012年,中国载人航天网一篇名为《大型联合演练》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网友发现,在航天员配备的生存用品中居然有"自卫手枪",当时就有人调侃说是为了防止外星人打击,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载人航天网《大型联合演练》文章截图
除了我国的宇航员,很多国家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时都会配备枪支,的确是为了自保,但不是在外太空抵御外星人,而是用在返航中。
危险在于返航
在世界大战时,飞机技术并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一旦飞机遇到意外,飞行员将会面临非常痛苦的死亡。如果想要痛快一些,他们可以选择用枪支了结自己的生命。
遇到危机,生命受到威胁并煎熬不已的时候,宇航员能够用携带的枪支减轻痛苦;除此之外,如果返程降落到有危险的地方,手枪可以作为自保的工具。
刚落地的宇航员非常虚弱,杨利伟当年返航,我们眼中的他仅仅是脸色苍白,但据新华社副总编夏林介绍,杨利伟打开舱门时其实满脸是血,人们帮他擦干净脸上的血迹,重拍了出舱画面。
杨利伟本人也在书中提到了返航遇到的意外,表示降落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麦克风的不规则棱角划伤了他的嘴角,如果伤在脖颈,后果不敢想象。
杨利伟的顺利飞行凝聚着国人的智慧,但也不得不说是幸运的。宇航员返航途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无法安全返回地面,而是落在了荒山野岭、原始丛林,手无寸铁、身体虚弱的他们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自保。
这时候,手枪就派上了用场。
我国宇航员沙漠求生训练
1965年,"上升二号"飞船返航时,两位宇航员没有按照固定时间回到座椅,飞船重心偏移了46秒,着陆后偏离预定降落地点300多公里。
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夫不幸掉入积雪覆盖的
原始森林
,面对荒无人烟、野狼嚎叫不断的森林,两人心惊胆战,唯一让他们心安的是手中的卡马洛夫手枪。幸运的是两人没有遇到棕熊,否则这款手枪不足以抵挡棕熊的攻击。
列昂诺夫实现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2天后,两位宇航员等来了搜救队的救援。这次经历促使了TP-82手枪的产生,也警醒其他国家重视这方面的问题。TP-82诞生后,苏联宇航员飞往太空时都会随身携带,以防降落地点出现危害生命的事件。
2007年,俄罗斯媒体报道称,由于TP-82剩余弹药无法使用,应急生存工具包的自卫武器将改为半自动手枪。
TP-82手枪
杨利伟进入太空时携带的是我国设计的64式手枪,有弹头质量轻、装药量少等缺点,也有体积偏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虽然在实战中缺乏威力,但用于自保还是够用的。毕竟宇航员携带枪支是为了自保,而不是跟外星人搏斗。
除了自保之外,宇航员随身携带的枪支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发出信号方便搜救队救援、狩猎、生火等等。
64式手枪
如今我们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返航的安全性较以前高了不少,宇航员不仅能够安全返回地面,降落时落到荒郊野外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