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保传来好消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5日表示,2021年年底前,中国将实现社保卡申领、启用、补换、临时挂失等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
人社部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保卡的社会保障号码、姓名等关键信息可以实现全国通读。无论在哪个省份办理的社保卡,在其他省份都可以通过机具读取其中的信息。在2016年启动的全国跨省异地就医持卡直接结算应用中,已实现社保卡全国通用。
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年底前将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备案、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6项跨省通办服务事项。
人社部上述负责人表示,电子社保卡已经在全国范围实现申领,实体社保卡基本做到省内一人一卡。随着全国统筹和全国性服务系统的建设,人社部将进一步推进实体社保卡跨省通办与应用,减少跨省重复办卡。
国家医保局、人社部日前公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简称《目录》)。在本次调整中,119种药品被调入,29种药品被调出,最终《目录》有药品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中西药比例基本持平。新版《目录》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目录》调整工作,共有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经测算,14种抗癌药降价,预计2021年可为癌症患者节省30多亿元。本次调整新增了17种抗癌药,包括仑伐替尼等新药、好药,目录内癌症用药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谈判成功药品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广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目录》基本覆盖了各主要器官癌症的主流治疗药物,常见的肺癌、乳腺癌药物增加了,一些不常见的肿瘤也有了可以用的药品。
国家医保局测算,新增的119种药品多数是经过谈判实现降价的独家药品,预计2021年增加的基金支出与谈判和调出药品所腾出的空间基本相当。另一方面,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好满足患者对新上市药品的需求,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将2020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药品均纳入调整范围,有16种2020年新上市的药品被纳入《目录》。企业界人士表示,此次谈判,释放出支持新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在确保患者用上降价药的同时,也在保障患者及时用上新药上作出了努力,进一步鼓励了企业开展新药物研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