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去安哥拉做土建项目,两年赚了60万,虽说赚到了第一桶金,但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心酸。
生活艰苦不说,最难的问题就是严重缺水,一瓶2升的纯净水卖到40元,一个月能洗澡也成了奢侈。
没有去非洲之前,对那里的印象就是条件艰苦,也有心理准备,这些因素可以克服。可是去了那里之后,才发现非洲水资源严重匮乏,真不是人过的日子。但是非洲人似乎过惯了这种日子,并没有打算挖井取水改变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说,非洲大陆之所以缺水,自然环境就是很大的硬伤,很多领土都不适合人类生存,特别是撒哈拉沙漠。
本来非洲很多地区降雨量不足,自然环境又遭到了破坏,打破了本土内的生态平衡,各种人为原因使得水资源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环境下,非洲人喜欢赚快钱,将大自然馈赠的资源贩卖出去,其中也包括水源,这些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修复。
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绿洲越来越少,地下水资源匮乏也就成了常态。
非洲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治理,也没有能力去治理,因为太穷了,只能任其发展,最后陷入了死循环,只能坐看仅有的一点水资源被慢慢侵蚀。
当时我们去安哥拉,因为天气比较炎热,那里有很多蚊子,根本就没办法正常生活。有的非洲人看到了商机,去借钱来生产蚊帐卖,还没等他们生产出来,就有国际慈善组织捐了一批蚊帐过来,直接导致那些商人破产。
当你去非洲旅游时,就可以看到很多黑人整天无所事事,宝贵的土地也没有人耕种,上面长满了杂草。
非洲人的心态也有很大问题,不再把精力放在发展上面,得过且过,反正也不会让他们饿死。
因此,有很多非洲人根本就不重视生存的环境,过一天算一天,把精力放在玩上面,也不去赚钱改变贫穷。
非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饮用水,而且还有半数以上的人因为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发生疾病,在当地的超市,一瓶矿泉水甚至卖到了40元人民币。
正是因为水资源极度匮乏,也成为各个非洲国家之间纷争的导火索。
在安哥拉乡下地区,很多家庭都要去数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正是因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整天为了找水而奔波,使得那里的人收入很低,孩子都没办法接受教育。
我在非洲工作的这两年,见到了非洲国家的落后,当地的市政工程老旧,好长时间都没有维护。在安哥拉,地下的供水管道还是60年以前安装,当地人根本就没有维护的概念,停水也就很正常。
非洲有的地区,采矿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在相关的产业中,要用到河流的水来洗钻石或黄金,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采集的地下水根本就不达标,又没有先进的净化设备,很多居民饮用之后发生疾病,即使是挖井取水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废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只有40%的人才能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最近几百年来,尼罗河承载了太多的负担,为了保证埃及人喝上安全的地下水,当地实施了保护尼罗河的环境工程,对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废水进行治理。
我们在安哥拉生活,平时都去超市买进口的矿泉水饮用,就连做饭也是用的大桶矿泉水,自来水严重不足,偶尔才能流出来一点,储存起来只能用来洗脸。
但是矿泉水在当地根本就不能普及,价格太贵相当于奢侈品。
非洲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也想过打井取水,但是在非洲打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国内来说,地下打20多米就能出水,但是在非洲,至少要挖到80~100米才能出水。
由于非洲地区大多是沙漠地带,即使是在普通的陆地,土质也是沙质土壤,在钻井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坍塌,往往一口井挖到一半就坍塌,前功尽弃没有成功,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多少人愿意再挖井。
非洲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要挖很深的井才能出水,他们那里根本就没有专业的钻井设备,挖一口井也要花费很多钱,非洲人本来就贫穷,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成本去挖井。
目前,非洲一些地方,只能依靠别的国家援助,带技术和设备过来挖井,才能解决当地的饮水问题。
曾经在非洲看过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风车水轮机以后,就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发明一个风车水轮机来解决大家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非洲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只是他们遭受的苦难太多,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自信心被磨灭,只能接受现实,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即使是渴死也不挖井也就成了部分非洲人的真实写照。
非洲地区缺水,源于自然环境,也来源于自己。如果不改变根本的环境,挖井取水就是天方夜谭。非洲人要看到短板,改变思想观念,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