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智能产品畅销国内外,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芯片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汽车,手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需要芯片的支持。然而,为了阻止中国科技崛起,巩固“技术霸权”,美国继续对中国企业实施芯片制裁。
在美国的不断打压下,中国深深认识到要发展半导体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半导体产业布局,高呼“自给自足”的口号,在无数科研人员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国芯”取得了新的突破。
国产芯片取得突破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半导体企业龙芯中科正式发布中国第一代自主指令系统架构--LoongArch。据介绍,龙芯架构从顶层规划开始,重新定义了各个部分的功能。每一条指令的代码、名称和含义也经过了独立的重新设计,可以同时兼容多种主流指令系统。
也许很多朋友都无法理解指令系统,但如果把芯片设计比作盖房子,指令系统是砖或钢,就很容易理解。总之,没有指令系统,芯片设计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芯片制造了。
任正非曾经说过,中国有世界顶尖的芯片设计企业,但因为缺乏光刻机,不能单独制造高端芯片。事实上,中国在芯片领域所缺少的不仅仅是高端的光刻机,“中国芯”的设计软件也面临着西方科技的约束。
龙芯出现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龙芯的这一突破对于推动中国芯片国有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芯片国产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垄断全球供应链生产的美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早在今年2月,美国就以防止中国“超越”为由,准备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美国科技产业,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将成为焦点。
据悉,在近期审议的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中,美国将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扩大所谓关键产品的生产,其中约500亿美元将用于鼓励新芯片的制造、研发。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一计划距离实施还有一段时间,美国能否在芯片生产上乘虚而入仍是未知数。
从“中国芯片”的光明发展前景和各大芯片巨头的反应来看,美国此举也将徒劳无功,甚至加速美国企业在半导体行业失去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