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驳斥“放弃大陆80万员工”的言论,却常年给越南投资,总价值高达118亿,如今越南市场一天倒闭400家企业,令郭台铭始料未及。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的廉价劳动力比国外更充足,而国内的不少工厂,也正是靠着这种人口红利,迅速积累起了资产,并成了今天的各大企业巨头,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
1988年,富士康开始在深圳发展,靠着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在代工领域崭露头角,2007年,苹果公司看中了富士康的代工能力,于是跟其建立合作关系,自此富士康开始了跟苹果代工合作的模式。
2020年靠着苹果等代工合作伙伴的订单,富士康一年实现了1913亿美元的营收,企业发展实力和规模均有较大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物价还是工资水平都有所提高,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民工资水平约为5050元,加上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升,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富士康这类用工大厂看来,近些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提高,而且富士康入驻的城市多数是一二线城市,土地租金也很昂贵,双重压力下郭台铭逐渐加大对海外工厂的投资建设力度。
2018年越南就曾收到过来自富士康的投资,加之越南当地独有的一些发展条件吸引了郭台铭,于是一直到2020年,富士康在越南的投资布局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00亿人民币,眼下富士康又宣称要继续投入18个亿,在越南市场扎根发展。
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优势能让郭台铭选择转战越南呢?
首先越南具备一些独有的发展优势,越南近年来人口基数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的人口增长数是500万,而越南有100万,加上越南的国土面积狭小,总计33万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其国内劳动力非常密集,因此工厂招聘员工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而且越南当地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因此越南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相应地工资水平也会略低。
同时越南是一个两面临海的国家,且东部地区海岸狭长,又拥有胡志明市等重要港口,对于富士康代工产品并进行货物输送而言非常有利。
总之越南目前的发展处境很像当年的中国,如果富士康能够借助越南当地的人口和地理优势,有较大概率会取得当年在中国的发展成绩。
不过越南当地缺乏足够的配套产业,整个制造业体系非常不完善,购买生产所需要的普通零部件都比较困难。
美国的工业设备制造商Omnidex表示,在矿业用泵所需的80多个零部中,越南工厂迄今只有能力加工20个部件,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不仅拥有全面的工业品类,还拥有15年以上的先进经验。
而且越南的制造业产值在GDP总产值里占比也不高,2020年只有16.87%,因此越南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依靠农产品等低端货物的贸易,2018年农林牧渔业产值806.7万亿越南盾,也就是347.56亿美元,占GDP总值的70%。
同时越南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这就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迅速提升产品的产能。
除了这些本土因素,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也登陆越南,截止到今年的八月份,越南国内确诊最新人数高达34.8万人,不管是首都河内还是重镇胡志明市,都因为疫情被迫封锁。当地的工厂开工率仅有30%,而且仅仅是今年上半年,越南当地就关停了70209家企业,平均一天就要倒闭400家。
受此影响,富士康在越南的工厂也全面停工。
在海外遭受打击的郭台铭准备重新返回大陆发展,此前由于郭台铭投资海外的消息在国内流传,结合富士康近些年在大陆的发展情况,不少网友认为郭台铭要放弃国内80万的富士康工人,远赴海外办厂。今年四月份,在海外遭遇挫折的郭台铭开始回应,声称这些言论都是“胡说八道”,并列出数据,证明在2020年,大陆给富士康带来了75%的产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大陆市场的。
除了对这些言论进行回应,郭台铭还拿出了大笔的资金,用于大陆工厂工人的奖金发放。自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富士康工厂开出的奖金就不断上调,曾在一个月的时间连涨了三次,一度高达8000元人民币。
不难看出,郭台铭既是为了承接苹果新品的代工订单做准备,也是为了在大陆继续施加影响力,避免丧失企业的竞争优势。
不过在富士康远赴海外办厂之后,国内不少代工企业都借势发展起来,像立讯精密和比亚迪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如今富士康再次返回大陆市场,想要继续维持一家独大的局面难度会很大。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