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电,记者获悉,在29日举行的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对公司出现的债务问题进行了反思。
孙宏斌称,2021年四季度开始行业持续发生变化,很多事情超出预判,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对此管理团队已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追求规模的惯性让公司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权过于下放等问题,导致安全垫不够厚,没能经受住这一轮考验。
此次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的背景是,融创中国于28日公告称,针对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拟就境外重组方案向现有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广泛的支持。
融创中国相关知情人士对外表示,融创的债权人小组持债金额超过30%,近30亿美元,无论是权重占比还是债务规模目前都是行业较高的,这意味着方案整体通过已有保障。融创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得债权人小组的支持,按行业惯例来看,融创债务重组成功基本板上钉钉,方案预计将会顺利拿到75%以上的赞成票。
关于境外债重组,孙宏斌在29日还表示,目前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快,因为这是公司恢复正常经营的一个基础;二是方案要系统、周全,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复过来、走出困境,因为只有走出来,债务重组才有意义、才能保护所有债权人的最终利益。
孙宏斌称,他本人将全力支持重组方案的尽快落地,带领企业尽快恢复正常运营。根据强制可转换债券相同的条款,孙宏斌此前提供给公司的4.5亿美元无息股东贷款,将同步同价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
孙宏斌称“对公司恢复正常非常有信心”
对于接下来的债务重组进展与公司逐步恢复运营,孙宏斌仍然表现出信心。其信心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出台很多支持整体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稳定的政策,外界环境在持续改善,这有利于融创不断化解风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基于融创自身的资产质量和品牌,以及坚韧和努力的团队。孙宏斌表示,相信融创能够不断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能够有序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恢复正常经营,让企业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对于境外债的重组工作,孙宏斌称公司和团队一直强调两个要求,一个是快,这是恢复正常经营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方案必须是系统、周全的,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复过来,走出困境。因为只有走出来,债务重组才有意义,才能保护所有债权人的最终利益。
据悉,目前融创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已通过债权人小组支持,持债金额超过30%、近30亿美元,无论是权重占比还是债务规模目前都是行业较高的,这意味着方案整体通过已有极大保障。融创将在4月20日下午5点之前,向签署重组支持协议的债权人支付现金同意费,金额等同于其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债务本金的0.1%。
“此次融创债务重组方案,可以说融创是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企业现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债权人的诉求,并给出的具有相当诚意的方案,因此已经获得差不多30%以上债权人的支持,估计付诸表决以后,大概率会被大部分债权人接受和得以通过。”柏文喜如是说。
“此次融创提及的债务重组工作,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也体现了当前房企在债务重组方面具备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此次融创提及的债务重组计划,有很大一部分会涉及“债转股”等工作,这也是目前很多债权人相对可以接受的模式,尤其是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行周期中。
不过,严跃进同时指出,当前一些债权人和企业之间仍存在相关矛盾,如此前大发地产遭提交清盘呈请,涉欠款近130万港元,类似事件说明,当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走出债务方面的危机和压力,依然存在各类纠纷和争议。因此,相关企业更需要提振销售业绩,以更好地配合债务问题化解工作。对于融创中国而言,显然,短期内仍面临销售和债务方面的压力和挑战。3月23日,融创中国发布盈利警告。
公告显示,预期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80亿元-190亿元,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70亿元-28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务重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但重组之后,企业运营改善核心还在于销售端,修复基本盘、依靠销售回款以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关键。“随着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落地,经营不断恢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也将逐步提升。公司将抓住市场窗口,加大供货力度,促使销售在下半年有一个更好的恢复,支持经营更快恢复稳定。”汪孟德如是说。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