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题:更多接纳更好融合,让孤独症儿童不孤独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王莹、王军锋
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记者走访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有关机构了解到,目前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接纳、包容在进步。通过各方努力,一些学校在对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上有了令人欣喜的探索。这条融合之路虽然漫长,却也充满希望。
更多关爱:从“爱心小天使”到个性化教育计划
“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他很棒!”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孤独症儿童小军鼓掌,他的进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鼓励。
小军每天会得到学校“爱心小天使”的帮助:早上牵他的手去课室,下课带他去上厕所、喝水,课间跟他一起玩游戏,拉着他参加校园活动。小军就这样一天天融入校园生活。
每学年初,经学生自荐和班主任推荐,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会遴选出20名普通生,由特教教师培训后,成立暖阳爱心小分队,协助孤独症儿童及其他障碍类型特需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增强普通生的社会责任感。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宁说,在孤独症儿童入学后,学校特教团队会对其进行教学评估,拟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设计针对性的文化课程、康复训练等。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小组基于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设计了多种融合教育模式,如“全天特教班”“普通班+部分特教班”“普通班+资源教室”“普通班+巡回指导服务”等,并坚持“术科融合为主、优势科目为辅”原则,引导学生随“科”就读。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