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根探水杆倚在墙角,5000余条编织袋和40根浪桩整齐码放在地面上,铁架上备着救生衣、手电、铁锹、小旗……江西瑞昌市码头镇长江梁公堤防汛物资室里,巡堤查险人员正清点物资,准备前往重点堤段巡查。
“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我们查清了长江瑞昌段堤坝上有30根穿江管道。”码头镇镇长袁志锋说,测绘出管道高程为防止汛期江水倒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出水点位在哪里?水位涨到哪里要启动应急响应?深入分析普查数据成果,得到了答案。“周边企业也吃下一颗定心丸,不用再担心因内涝而停产停工。”袁志锋说。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2021年以来,国务院普查办先后印发了加强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总体工作方案。“普查就像健康体检,让我们能够对症下药,高效治理顽疾。”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普查办主任郑国光说,近3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发展规划以及各地各部门实际需求,持续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普查应用成果,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第一次建立起全面的公路风险数据库。”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一级调研员蔡小秋介绍,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丰硕,完成了全国520万公里全路网调查,取得了公路、桥梁、隧道等设施属性数据425万余条,取得全国干线公路高边坡和自然灾害风险数据32万余条。“目前,数据库已经落地见效,应用在各省份的风险实时监测、应急资源调度、公路自然灾害防控技术标准编制中。”蔡小秋说。
基于普查获取的房屋建筑调查数据和灾害风险属性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了2022年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应用。自然资源部将普查成果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海洋灾害隐患治理,还有部分成果被应用到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