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白剑峰)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介绍,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领行业发展;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兜住兜牢底线;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专科建设,增加优质服务供给。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调动聚合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医学问题,产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仅2022年“双中心”就开展国际、国内首创和领先技术372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李大川说,长期以来,国家卫健委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等工作,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