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法治根基,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有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执法司法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在起草和实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民法典中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詹映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2020年前后,我国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主要知识产权法律相继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在侵权赔偿数额上都做了大幅度上调,并且普遍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国知识产权法及相关法律制定、修订工作不断提速,法律体系日趋完善。目前,相关部门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商标法第五次修订和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法新一轮修订工作,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地理标志统一立法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詹映说。
法治建设国际接轨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4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运用效益更加凸显,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入开展。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受技术发展的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产权法律需要及时加以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变化。”詹映说。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