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华为遭到打压后,国内“技术自主”的呼声就越来越高,“去美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近段时间以来,华为的处境开始好转,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华为已经彻底摆脱了小美的技术支持,并实现了完全自主。
以华为P50旗舰机为例,其自主程度已经超过了80%,零部件也不再需要美企供应,所以我们都觉得华为已经突围,但实际上,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东拼西凑”在所难免,甚至连苹果也不例外。
近日,小美又找到了华为的“痛处”,并要求希捷公司立刻断供华为硬盘驱动器,同时,因为希捷在此期间持续向华为供货,且未向小美有关部门报备,所以也要被处以重罚。
就在前不久,小美翻出了8年前的旧账,并处以格力电器8.5亿元的罚款,现在,又轮到华为了。从小美打压的对象来看,只针对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中企,其目的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保住小美自身的技术优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显然,观念的差异让小美很难对中企进行操控,所以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竞争者进行压制。
我们都知道,在硬盘制造领域,捷希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笔记本和台式电脑都是使用这家企业生产的硬盘,不过,希捷同样是一家美企,在特殊时期也需要遵从小美的政策,所以希捷断供华为硬盘驱动器也是迫不得已。
实际上,当小美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希捷依然在持续给华为供货,也许是因为行动隐秘,所以直到现在才被小美察觉。既然断供芯片已经让华为手机业务一落千丈,为何小美还要继续断供华为硬盘驱动器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华为手机业务营收暴跌后,笔记本电脑销售额出现增长,因为此消彼长的缘故,华为整体利润并没有下滑,反而有所提升,换句话说就是小美的打压对华为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显然,这样的结局对小美来说是一个“污点”,所以这次小美断供华为硬盘驱动器的目的就要从多方面限制华为发展。
第二,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华为和苹果依然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华为电脑的很多硬件来自于小美企业,如果华为的这些零部件遭到断供,其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优势将出现明显下滑,这也是小美“助攻”苹果的良策。
第三,小美此举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表明立场,因为现在已经临近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向小美上交核心数据的的最后期限,只有小美的立场足够强硬,被压制的企业才不会有“反水”的可能。
总之,华为的危机仍旧没有解除,技术自主的道路依旧漫长。
近几年来,这么多中企巨头之所以会遭到打压,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它们在核心技术方面没有实现完全自主,这才给了小美可乘之机。所以,华为这次要想成功“突围”,还是需要走自主之路,只不过华为不可能覆盖所有产业,这时候需要其它中企发力,争取接近或超越小美技术。
不可否认,是华为的崛起让小美把矛头指向了国内,但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说明国产技术已经发展到让国外忌惮的程度了,在这个关键时期,中企应该齐心协力把核心技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将再次被小美踩在脚底。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分享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