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新闻网讯(记者 陈洪江)近年来,义路镇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出“传统农作物+中药材”的套种模式,实现了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使土地规模经营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眼下正是玉米成熟的时节,在义路镇佛国庵村业主罗豪的产业园内,几位务工的村民正忙着帮他将成熟的玉米掰回家。地里行间里,黄精、枳壳等符合当地地理条件的中药材也长势正旺。
业主罗豪告诉我们,他采用的套种技术是产业基地采用的新农业生产模式,也就是在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同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土壤优质资源,套种黄精、枳壳、桔梗等中药材,实现“农”“药”共生,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生产收益。就这样,佛国庵村采取流转土地、吸纳村民务工等方式,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村总支支部书记陈中华告诉我们,他们村现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招引业主3名,以“传统品种+中药材”种植为主,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能让在家剩余劳动力家门口挣钱,还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佛国庵村采取“传统农作物+中药材”的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的举措,只是义路镇产业发展的一个侧影。近年来,义路镇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合理安排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粮食、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让当地村民不断增收。义路镇副镇长薛建告诉我们,十三五以来,全镇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发展玉米套种黄精4500亩,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黄精茶、黄精酒产品远销成都、重庆等地,接下来,他们将新建一处药材加工厂,由农户种植药材,由业主回收加工,进一步做强品牌,促进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