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热衷的伎俩。也是万恶的科举制度、不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给逼得!
在清朝时期,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尤以“作弊衣”和密密麻麻的范文为最。
据传闻,曾有一名考生被发现将老鼠须用来抄写62篇优秀范文,字数竟超过了4万!
这等密密麻麻的文字,即使是抄答案,也难免出错。
如果将这些时间用来努力背书,或许该考生早已过关。
然而,古代作弊手段虽样样繁琐,但与当代作弊手段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考生会利用高科技设备进行作弊。
比如手表、眼镜、耳机等,都可以成为考场上的作弊利器。
恰逢高考结束,清朝作弊衣上热门,心里有几个疑问想和大家分享下。
1.一件不大的衣服,怎么用老鼠须写上4万字的?更何况用的还是老鼠须。能看得清吗?
2.能够认认真真写40000字,应该也背诵的差不多啦吧,又何必去作弊呢?除非写字根本就不是本人,而上面的40000字应该是考题内容。
3.这么多年过去啦,看图片墨迹依然清晰,保存的也太好啦,墨迹不退热,衣服不会烂吗?
4.这位清朝的考生是谁?最后怎么样啦?考中啦吗?
也许只是博物馆自制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