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太始祖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封给异母弟姬友(郑桓公),建立郑国,郑桓公是广大郑氏族人认同的“郑氏太始祖”。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是周朝诸侯国郑国的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周王室伯爵,称郑伯友。前774年,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郑姓始祖
根据《元和姓纂》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综上所知,郑国被韩国吞并后,郑桓公第十五世孙(郑幽公姬已之子)公子姬鲁率郑国部分宗室人员、军队、民众仓皇东迁,在陈(今河南淮阳)与宋(今河南商丘)之间拥公子鲁为首领,袭“南里君”,以国为姓。此后,以“鲁公”为代表的大批原郑国人也纷纷以国为姓,以表达对祖宗的纪念,郑氏开始出现,郑鲁被族人认同为姬姓改郑姓第一人,是为“郑姓始祖”。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mku8@qq.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